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,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不忘初心,砥砺奋进,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7亿元(预计数,下同),增长8%;地方财政总收入147.1亿元,增长12.2%,其中税收收入125.8亿元,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5.5%;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,增长15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,增长9%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605元,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、进中向好。
(一)打好产业升级战,经济结构更加优化。坚持新发展理念,着力强平台、优产业、引项目,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。
产业升级扎实有效。金融商务业竞争优势明显,引进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8家,全国性和省级金融机构总部增至64家,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8亿元,增长8%。文化创意业比较优势放大,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完成拆迁腾地和城市设计,并于12月20日挂牌成立,湖南广电和长沙广电率先入园并奠基,中国“V谷”呼之欲出;北辰动漫文化产业园获评全市“三百工程”重点产业项目,入驻文创企业120余家。物流商贸业绝对优势巩固,传化公路港二期建成运营,长沙北站二期、长沙新港三期加快推进,“三港互通、多式联运”即将实现,智能物流产业产值达390亿元,增长11%;高岭商贸城一期竣工开业,香江高岭智慧物流产业园、红星美凯龙家具MALL等项目扎实推进,商贸业迈向“4.0时代”。都市工业集聚发展,生物医药、食品加工、智能制造等产业链不断延伸,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成为全市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之一。以军民融合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强劲有力,出台“军民融合30条”,引进庄耀光电等重点项目55个,形成“3+X”产业布局,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60亿元,增长28.9%。
项目建设推进有力。坚持项目为王,铺排重大项目151个,完成投资393亿元。长沙国际会议中心、老百姓医药健康产业园、绿地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,华创国际、富兴世界金融中心、新湖南大厦等商务楼宇建成开业。胜利村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,伍家岭等片区改造项目大力实施,兴隆路等基建项目有序推进。城市更新步伐加快,完成城市棚改2827户、改造面积16.9万平方米;完成农村拆迁项目53个,实现腾地6048亩。开展闲置土地支帮促,推动7个项目近2000亩土地开工建设;坚持“不叫不到、随喊随到、服务周到”,优化前期审批、手续办理等流程,政务环境更加优质、高效。
招商引资稳中有升。优化招商引资机制,打好产业政策、产业人才、产业基金“组合拳”,引进重大产业项目36个,总投资达120亿元。台湾合作金库银行、瑞康医疗大健康产业园、华讯方舟、盾甲新材等项目相继入驻。黄兴北路S16地块被华润集团成功摘牌。摸清商务楼宇底数,建立楼宇信息平台,举办商务楼宇(成都)招商推介会,率先全省进行商务楼宇标准化认定,引进楼宇企业566家,培育税收过亿元楼宇9栋。
(二)打好改革攻坚战,发展活力更加强劲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,以改革破解难题,以创新提升优势,以开放激发活力。
改革成效持续显现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点突破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扎实推进,为企业减负5000余万元,去化商业地产库存40.2万平方米,住宅地产库存基本消化,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;优化投融资项目审批流程,建立PPP项目联审机制,有效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。“放管服”改革全面发力,承接市级行政职权58项,下放园区行政职权21项,后置许可办证率达98.18%,行政审批效率整体提速60%以上。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,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和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;金霞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落地见效;区城投、金霞发展集团改革顺利推进,政企、政资分开基本实现;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圆满完成;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;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,为打赢抗洪保卫战奠定坚实基础。
创新动能加速积聚。创新平台不断优化,开福高新区正式获批;菁芒获评省级创客空间,佳海工业园获评省级中小微企业“双创”示范基地;中民筑友成立市级院士工作站,获评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;湖南生物技术孵化中心获评市级科技孵化器;华创国际、福天兴业等 7家“双创”基地培育成长。创新主体日趋壮大,举办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,新增市场主体17244户,增长22.45%。创新能力持续提升,积极推动校企合作,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,申请专利、授权专利数分别增长24.8%、10.7%,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达30.6件,高于省市平均水平。
开放格局不断拓展。积极申报多式联运监管中心、铁路临时口岸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推动金霞经开区纳入湖南自贸区申报范围。大力推进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二期建设。湘欧快线实现七趟班列与六个国家互通,开通四趟回程班列,发运量居全国第四;五定班列运转平稳。湘粤港直通快车实现通车,全国首家海外人士外贸产业基地顺利落户,长沙跨境电商监管中心获批中部地区首家粤港“跨境一锁”模式试点。全区实际到位外资6.85亿美元,增长8.02%;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.5亿美元,增长36.1%。
(三)打好城市提质战,城乡环境更加美丽。坚持精明增长、紧凑城市理念,精准城市规划、精致城市建设、精细城市管理,开福宜居宜业宜游指数不断攀升。
承载功能增强。开福大道、星沙联络线实现通车,金霞大道开工建设,福元西路、芙蓉中路等主次干道完成“九位一体”提质改造,城市骨架不断拉伸。疏解伍家岭等重点片区,打通渔业路等断头路、瓶颈路4处,新增周南中学人行天桥,新建公共停车场24处、停车位3857个,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16处,新增公交专用道20余公里,提质背街小巷14条,城市血脉更加畅通。加快海绵城市建设,改造排水堵点9处,疏浚化粪池3000余座、管道46万余米,更换井座井盖1800余套,地下管网有效疏通。
生态环境改善。坚持绿色发展,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32批次183件信访交办件全部办结。全面推行“河长制”,楚家湖、金竹河等34处黑臭水体完成整治。源头治理大气污染,全面淘汰黄标车,建筑工地在线扬尘监控实现全覆盖,空气质量稳步改善。深入推进造绿复绿,建成环城绿带,绿化提质湘江北路等道路11条,新增城市绿地143公顷、绿道49.2公里、城市公园和小游园10个,市民享受更多绿色福利。新建提质公共垃圾站所30套,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,开展农村“三清四化五改”行动,城乡环境更加清爽靓丽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新建提质袁青线等农村公路18.3公里;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,檀木岭村、金霞新村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。
城市品质升级。深化最严城市管理,拆除违法建设15.1万平方米、违规广告招牌430处、围而未建地块实体围墙3.6万米,全市“拆围”现场会在我区召开。突出街区制特色,提质提档金融商务区等3大片区、城市主干道等6大节点、紫凤等35个老旧社区。完成15个小区9364户电力“专改公”。亮化提质万家丽路等3条道路。大力开展人行道专项整治,创新静态交通管理和“门前三包”机制,完善“智慧环卫”平台,城市品质更加精美、宜居。
城市文明提升。深化厚德开福建设,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城市创建。建成栖凤路等4个城市驿站,打造全省首家区级好人馆“开福好人馆”,设立全市首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“厚德志愿者之家”,2人获评“中国好人”,9人获评“湖南好人”,1人参评感动中国人物,荷花池社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单位,人文之光、人性之善、人情之美浸润开福每个角落。
(四)打好民生升温战,群众生活更加美好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持续推进有质效、有温度的发展,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。
扎实推进“三区三体系”建设,推动幸福在百姓家门口持续升级。投入民生资金58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%。教育事业均衡推进,新建清水塘江湾小学等学校8所,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19所,新增优质学位1.1万个,与长郡中学等3所名校实现合作办学,率先全市招聘编外合同制教师205名,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72.5%,成功创建为“十三五”国家级课改实验区。文体事业协调发展,新建24小时自助图书馆、社区文化服务中心、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共10个,积极开展“幸福向北十公里”全民跑等群众性体育活动,百姓精神食粮更加充实。卫计事业成果丰硕,率先全省主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66.3%;引进社会办医机构19家,政府办医机构全部启动药品“两票制”;新增“医疗联合体”7个、社区“健康小屋”10个、“名(中)医”工作室4家,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,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、全省卫生计生依法行政示范区。
始终坚持“兜底线、织密网、建机制”,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。全面落实“人才新政”,扎实推进“大学生就业在开福”系列活动,区就业服务中心建成运行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.14%,营盘街社区获评全国充分就业示范社区。社会保险提质扩面,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%,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。福鑫苑等7个安置房项目扎实推进,124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竣工验收,多措并举解决15488户次困难家庭住房保障问题。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,累计发放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补助7500万元。探索智慧养老新途径,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示范点14个,养老床位达2061张。
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推动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。平安开福建设深入实施,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,农村道路安全城市化管理全面推广,电梯安全管理综合标准化国家试点项目通过验收,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47.8%,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。着力抓好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,有效化解一大批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,打赢了十九大特护期维稳保卫战。创建医患纠纷调解平台,率先全省实现校园调解室全覆盖,连续5年获评全市群众工作先进区县,连续13年保持全省平安区县称号。浏阳河社区获评全市唯一的省级平安创建示范社区。
(五)抓好严实型治理,行政效能更加高效。深化简政放权,提升服务质效,狠抓工作落实,树立清正、廉洁、务实、高效的良好政府形象。
依法行政实现新发展。率先全省建立法治开福建设量化考核评估体系。深入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,累计52家行政单位聘用法律顾问。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息近3.4万条,“政府重点领域信息公开”项目在全省县级政府法治形象评议中位居第一,树立了法治政府建设新标杆。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,全年承办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20件,办复率100%,满意率100%。
服务效能得到新提升。优化政务服务事项515项,编制出台服务指南和流程清单,取消各类证明57件,近50%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即时办结、立等可取。畅通“12345”服务热线,受理投诉建议7960件,市民满意度达98.6%,位居全市前列。推行政务服务帮(代)办制度,当好服务群众和企业的“店小二”。
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,“四个意识”不断增强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7起、处理41人,查处“雁过拔毛”式腐败问题27起、处理65人,“四风”问题得到有效整治。加强行政监察、审计监督和财政评审,对20个财政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,对387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结算审计,核减率达16%,资金使用更加高效。
与此同时,国防动员、人民防空、应急处险、对口帮扶等工作扎实开展,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老龄老干、史志档案、机关后勤等工作不断进步,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,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残联、侨联等群团组织为区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
特别是面对去年7月的特大洪灾,广大党员、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众志成城、奋力迎战,取得了“不漫一堤、不决一口、不垮一垸、不死伤一人、不出现一起负面舆情,城市秩序井然、百姓生活安宁”的全胜战绩,谱写了战天斗地的抗洪壮歌。